炉体结构
外壳:通常采用的金属板材制作,比如不锈钢板或镀锌钢板,具备良好的机械强度,可有效保护内部部件,同时耐腐蚀,能适应不同的生产环境,延长设备使用寿命。
保温层:在外壳与内胆之间,常选用岩棉、硅酸铝纤维等保温材料,这些材料具有低热导率,能够大大减少热量向外散发,提高热能利用率,确保炉体外部温度处于范围,避免热量损失造成的能源浪费以及对操作人员可能产生的风险。
内胆:多为耐高温、光滑的金属材质,例如不锈钢内胆,它既有利于热空气在其表面顺畅流动,促进热量均匀传递给物料,又便于清洁维护,防止物料残留影响后续生产。
输送系统
输送带:根据物料的性质和形状,可选用不同类型的输送带,常见的有金属网带、皮带输送带和链条式输送带等。金属网带适合块状、颗粒状物料,透气性良好,利于热空气穿透物料,加快烘干速度;皮带输送带常用于质地较软、轻型的物料,能提供平稳的输送;链条式输送带则适用于较重、有特定挂载要求的工件。输送带由电机、减速机、链轮、链条或滚筒等构成的传动装置驱动,按照设定的速度匀速运行,物料能有序地通过隧道炉。
传动装置:电机作为动力源,通过减速机将动力合理分配并调节转速,再借助链轮、链条或滚筒等部件带动输送带运动。部分传动装置还具备调速功能,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,灵活调整输送带的运行速度,从而控制物料在炉内的停留时间,以满足不同的烘干或加热要求。
加热系统
加热元件:常见的加热方式有电加热和燃气加热两种。电加热一般采用电热丝、石英加热管、陶瓷加热管等,它们具有发热、温度控制等优点,其中石英加热管升温速度快,陶瓷加热管则具热稳定性;燃气加热是利用燃气燃烧器燃烧气、液化气等燃气来产生热量,这种方式适合大规模、高产能的生产,能够提供充足且持续的热量供应。
温度控制装置:配备的温度传感器,如热电偶或热电阻,与温控仪配合使用。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炉内各区域的温度,并将温度信号反馈给温控仪,温控仪根据预设的温度范围,通过调节加热元件的功率来控制炉内温度,确保整个烘干或加热过程中温度的稳定性和均匀性,避免出现局部过热或温度不足的情况。
通风系统
风机:是热风循环的关键动力部件,通常采用离心式风机或轴流式风机。离心式风机风压较大,能使热空气在炉内有力地循环,适用于较长或结构较为复杂的隧道炉;轴流式风机流量较大,适合需要快速换气、热空气循环速度要求高的场合。
风道:设计合理的风道布局对于热空气的均匀循环至关重要。它连接着风机、加热元件以及炉体内部空间,确保热空气能从加热区域顺畅地流向物料所在区域,然后再回流到加热区域进行重新加热循环,使热空气在炉内形成一个闭合的、均匀的循环流动路径。
风循环方式:有上下循环、左右循环等多种方式,具体根据炉体结构和物料特性进行选择。例如上下循环方式,热空气从底部或部吹出,经过物料后再从相对的方向返回,能够让物料的上下表面都均匀受热,提高烘干或加热效果。
控制系统
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(PLC)为,搭配人机界面(HMI)触摸屏或操作面板,构建起智能化的控制系统。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人机界面方便地设置烘干温度、输送速度、风机转速等各项参数,同时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,包括温度变化曲线、输送带运行情况、风机工作状态以及故障报警信息等,一旦出现异常情况,系统能够及时提示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,设备的稳定运行。